朋友們對球磨機的漲肚現象都比較熟悉,今天紅星機器的選礦設備專家總結了球磨機容易出現漲肚現象的四種常見操作,大家只要在選礦生產中注意這四個方面的操作細節就可以避免球磨機漲肚現象的發生,以下我們來詳細解說。
球磨機容易出現漲肚現象的四種常見操作主要是:①補加水量變化;②返砂量過大;③給礦粒度變粗;④給礦量過大。
首先,補加水量變化,在磨礦——分級回路中,補加水分“前水”(磨機排礦沖洗水)和“后水”(返砂沖洗水和磨機給礦水)。“前水”的變化將導致分級溢流細度和返砂量變化,進而影響磨機全給礦量變化,而“后水”直接影響磨礦質量分數。因此,某種原因(水壓降低、水管堵塞等)使補加水量減少,會使磨礦質量分數過高而排不出來,也會造成磨機“脹肚”。總之,磨礦操作人員一定要認真負責,勤觀測及時調整,使磨礦機均勻穩定運轉。
其次,返砂量過大,閉路磨礦時,不合格粗粒會不斷從分級機分出返回磨礦機再磨(返回的粗粒級稱為返砂)。盡管在一定范圍內,適當增加返砂有利于磨礦機能力的增加,但由于操作不當等原因,當返砂量過大時,便破壞了Q排=Q原(1+c)的平衡關系,此時Q排
再次,給礦粒度變粗。當穩定工作的磨礦機,其給礦的粒度組成發生變化,粗級別含量增高時,如不及時調節給礦量,將會破壞磨礦機的這種穩定而引起脹肚。因為粗粒磨到指定細度需要在機內有較長的滯留時間,若不及時降低給入量,磨機內粗粒會越積越多,直到引起脹肚。
最后,給礦量過大。無論采用哪種磨礦方式,要想獲得穩定的磨礦過程必須遵守物料的進出平衡原則:磨礦機全給礦量(Q給,包括原給礦量Q原和返礦量Q返)等于排礦量(Q排),即Q給=Q原+Q返=Q排。任何一個有效容積為V的磨礦機,其允許的最大全給礦(即最大通過能力)是一定的,在一定條件下磨礦機的通過能力( 即Q排是一個常數)。因此要保持磨礦機穩定生產而不脹肚的必要條件是Q原(1+c)≤Q排,破壞這一平衡條件,磨礦機工作便出現失調現象——“脹肚”。
版權所有:河南紅星礦山機器有限公司
電話:0371-6777 2626 咨詢我們